• 网站首页
  • 校友会
  • 新闻在线
  • 人物风采
  • 今日实中
  • 校友创业
  • 同学录
  • 校庆专区
  • 留言板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实中校史 > 正文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史

    时 间:2013-06-18 05:14:49    来 源: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友会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

    (王耀生校长口述)

      初建时期:(1948-1950)
      第一任校长王大彤,解放前是语文老师,中共地下党员,曾任“第二临时中学”校长,李业恒第一任团委书记,现山东省教育学院离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学校位于现三中位置,名为“第一临时中学”,1948年济南解放后命名为“特别市立二中”,由前临时二中合并组建。由于学校与华东大学交往密切,并由多名华大讲师授课,受其影响1949年后一段时期也叫做“华大附中”。
      1948年济南刚解放,实验中学由国民党统治转为共产党领导。学校首先纠正师生思想的不适应:(1)恐怖思想。(2)错误思想。(3)无所谓的思想。首先加强老师教育,请华东大学淘官云教授作学术报告,加强对革命的认识。为什么革命?为谁革命?革谁的命?以及就当时全国的大好形势进行讨论总结,所以老师的思想较稳定,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学生方面多讲革命道理,多组织一些大型的革命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全国的大好形势,学校还出版一本《猫头鹰》的杂志,及时批判个别老师、学生的错误思想。
      淮海战役以后,学校组织在人民公园举行“祝捷宣传周”,然后组织全校学生讨论学习,这次活动“特别市立二中”得到了济南市委的嘉奖。初建时期学校为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了几次劳动实践活动,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1)、黄河抢修活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黄河失修导致大量黄河水流失,1949年市政府组织工人、农民、解放军进行救助抢险,当时我校由王校长带领一批学生和一部分工农子女,吃住都在堤上,真正以德育人,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这次抢险活动之后,学校以“火线入团”命名,批准了一部分学生入团。
      (2)、修路活动: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黄台电厂修路一个多月。
      (3)、下矿劳动:组织部分学生到淄博下矿劳动,体验下矿劳动的艰辛,当时还发展了一名优秀学生入党。
      学校通过教育和劳动实践改变师生的思想,从而稳定下来。
      建校初期,学校共有学生一千多名,1949年创建了校教研组,是当时全市最早成立教研组的学校。
    向苏联学习时期:(1950-1956)
      “新中国向苏联学习,走苏联道路”。由于我校是全国第一座系用新教材,新方法的实验中学,因此正式命名为“山东省实验中学”。1951年9月-1954年4月宁汉戈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54年4月-1959年3月韩阳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一、 采用新教材:
      学校以苏联《开诺夫教育学》为教材,组织老师学习苏联的教育思想。由宁汉戈校长亲自讲课,个别老师也讲,强调教学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以堂教学为首要任务。
    二、 采用新方法:
      (1)老师备课、熟悉教材、教案、教学的要求、内容、主要环节、题目必须按规定的教学方法。
      (2)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直观性为教学原则。
      (3)组织教育、复习提问、讲解新课、阅读、复习总结、提问题、课外补课来加强教学效果。
      (4)老师上课要集体备课、总结。讲究理论、方法、实践相结合。
      (5)考分采用5级计分法:3分及格、1分最差、即简单又全面。
      学校在采用苏联新教材和新方法的同时,还组织师生大炼钢铁、自造硫酸、水泥、搞爱国卫生运动,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
    动乱时期:(1966—1976)
      1960年学校与原三中互换迁至现址,后来三中迁至泰安。当时山东省副省长于修负责山东省的教育工作,当时是按他的设计建校,原计划建一座实验楼30个班,后来由于资金不足而半途而废。1960年8月----1968年10月杜黎州任校长。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受特殊时代思想的影响,当时“实验中学”被喻为“培养资产阶级的苗子”,故改名为“济南第二十二中学”。1966年3月----1975年6月马鏞任党支部书记。
      动乱时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还是以教学为重,校方也始终得到解放军的支持,动乱期间未有1人被打成重伤或死亡,只有校工宣队带头打过老师,但结束后也受到了处罚。王校长当时是民盟负责人,却没受到什么影响,也没有被批斗。文革期间学校被破坏的东西也很少,实验仪器完好无损,只是一部分红卫兵借书未还。
    高考恢复期:1976年恢复校名“山东省实验中学”,1978年恢复高考;崔惟琳1975年6月----1981年10月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当时学校已很具知名度,老师们都非常忙,学生们纷纷找老师补课,高考的复习提纲由老师自己编印,虽然很粗糙,但还是不够用。为了帮助学生高考,王校长和郑峳光老师在学校大礼堂义务为学生们补课,同时还有外校的老师也来听课,学习实验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来听课的人最多时侯有一千多人,每晚从7点到9点还要延时1—2个小时。屋里、窗外到处都是听课的学生,可见当时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学生们求知欲多么高。家长们也为了自己的孩子纷纷给老师送礼,老师总是婉言谢绝“孩子们能考上大学,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安慰,至于报酬,国家给我们的就足够了!”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体现了一个普通人民教师的崇高觉悟。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1966年毕业的老三届学生通过复习几乎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实验中学的特色:
      学校自始至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解放初期,学校升学率就抓得很紧,教育学生为祖国而学习,为社会而学习。从校领导到老师都对课堂教育抓的很严,学生干部也较多。体育方面我校的蓝球、女排、田径等项目目前仍居全市乃至全省第一。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友会
                                   2005年6月9日

    分享到:
    上一条新闻:吴家哲--山东大地的一颗教育新星下一条新闻:实中大事记
    • 相逢是首歌-95届9班同学汇更多视频..
    • 2016实验高考加油……04-20
    • 相逢是首歌-95届9班同学汇……04-24
    • 来自2014届校友的祝愿……03-27
    • 实验84届毕业三十年庆典……09-28
    • 94届怀旧视频……05-22
    • 93届校友代表向母校捐赠价值……03-07
    • 93级2班(原6班)向母校赠书……09-30
    • 68届校友宋卫国为母校捐赠个……05-22
    • 64届高三.二班向母校捐赠《……01-11
    • 59届校友李婴宁,捐赠个人著……10-24
    • 1985届初中1班校友王真捐赠……07-17
    • 63届高三4班校友王超向学校……10-15
    • 92届高三5班校友向学校捐赠……09-28
      • 但愿历经千帆,终能得偿所……07-07
      • 有空吗,我们一起聊聊梦想……07-01
      • 99岁,生日快乐!……07-01
      • 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人……06-28
      • 马景林校长毕业致辞:做一……06-21
      • 德鲁克:激发我一生的七段……06-16
      • 幸福的底线……06-12
      • 林清玄:永远保持发芽的心……06-06
    关于校友会 | 联系我们 | 广告征登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例
    Copyright © shiyanaa.com 2005-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友会 版权所有
    0531-86016771 / 86016772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73号    邮箱:sdshiyanaa@163.com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28234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970号 Powered by sdccc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