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在线 > 新闻在线 > 正文
总有一种感动在心底
时 间:2016-10-22 02:32:11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今年是长征胜利80 周年。各地举办了许多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20年前我们举办的一次大型实地采访活动——《寻访长征路》。
1996年,为纪念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篇章——长征胜利60周年,山东人
民广播电台的《山东纵横》节目,策划了一次名为《寻访长征路》的大型采访。从年7月下旬至9月初,先后派出8名记者,分别到长征中重大事件发生地江西、贵州、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6省区的28个县市进行实地采访。我们每个人都穿上了专门印制的文化衫,背面上印着“人民不会忘记”六个红色的大字,满怀豪情地踏上了寻访长征路的征程。当时我和记者雪梅是负责贵州一段的采访。在这里发生过长征史上,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突破乌江等。这里是红军转危为安的地方,是红军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的舵手,指引红军走上了胜利之路。
我们来到遵义会议会址,一座灰砖砌成的两层小楼。当年的会议室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一盏煤油灯挂在正中央,几十把藤椅围绕着一张褐色的长方桌。站在遵义会议的会址前采访当年担任警戒任务的老红军,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决定红军命运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采访担任遵义会议警戒任务的老红军王道金。
我们登上著名的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红军在这里打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在镌刻着毛主席手书《忆秦娥.娄山关》的巨大诗碑面前,我们默诵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词句,毛泽东那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无坚不摧的战斗豪情激荡着我们的心!
作者在娄山关毛主席的诗碑前留影。四渡赤水,红军由此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在四渡赤水第三渡的茅台渡口,我们与亲眼目睹红军渡河的老人攀谈,至今他还清晰地记的,当年红军来到茅台帮穷人干活、背盐巴;老百姓把自家的船汇集起来,搭成浮桥,红军正是从这浮桥上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60多年过去了,老人对红军仍怀着深深的眷恋。
我们采访一位位老红军,听他们讲长征的故事,唱红军的歌曲;我们走进一座座红军烈士陵园,在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坟前凭吊英雄的先烈。红军将士为了崇高的理想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深深地震撼!
在贵州采访,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令人头晕目眩的群山中巅簸。汽车在险峻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不断地从海拔一二百米的山脚爬上一千多米的山顶,又从这个山顶,沉到另一个山的山脚。当你回望刚才走过的山路时,真有一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感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100来公里的路就要走一天。加上时值8月,天气非常炎热,有时气温接近40度,我们每去一个地方采访都要消耗大量体力。采访中没有人给你安排食宿,一切要靠自己解决,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找不到地方住是常有的事。与我们以往的采访相比,这次采访是十分艰苦的。不过我们被红军的英雄精神感动着,真诚地认为采访长征就应该、也必须吃苦,否则怎么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怎么能理解红军的情怀呢?我们今天是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而红军是在没有吃、没有穿,还要频繁作战的情况下,用双脚在走,更何况今天的道路已经比那时不知要好多少倍了。红军那不惧千难万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始终在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其他几路记者采访所到的地方,也大多交通不便,道路艰险。记者孙枫倩、洪芳在江西采访时,正赶上暴雨台风和泥石流,她们在没膝深的水中跋涉,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在四川,记者华强、舒华在海拔3000多米的草地经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发起了高烧。在陕甘宁采访,记者张先、益民路遇山体滑波,情况危急,车陷泥潭。但是大家不畏艰难,为了尽可能多了解多感受长征路上发生的那些威武雄壮的历史,多进行一些采访,大家昼夜兼程,常常顾不上吃饭睡觉,一打听到好的线索,不论时间多晚,都要赶去采访,记者在江西瑞金聆听毛泽东的房东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在长征第一渡——于都河畔采访回乡创业的打工仔;在彝海岸边采访当年与刘伯承结盟的小叶丹的侄孙;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体会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生死一搏;在红军三军会师的甘肃会宁看到历史沦桑的巨变;在革命圣地延安领略延安精神的真谛……
江西省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记者孙枫倩、洪芳从这里开始了“寻访长征路”的采访。
小叶丹的侄孙基木萨与记者华强、舒华在大渡河边安顺场。
延安老红军张满义向记者张先、益民讲述红军过草地时的情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共采访了老红军,各级领导干部,苗、羌、彝、藏、回、仡佬等各族群众以及中外游客200多人,采录了音响资料40多个小时,并搜集了大量新闻报道素材。
实地采访归来,我们沉浸在对红军、对长征的感动和震撼中,大家昼夜奋战,精心制作出28集的大型系列报道《寻访长征路》,于1996年10月播出。这组节目,凝聚了记者们对长征的无尽缅怀,对红军的绵绵情思,对长征精神的深深思考,展示出长征精神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这组节目强烈地感染了听众,一些大学来请我们的记者去作报告、参加座谈,许多人来信来电话索要节目录音带和稿件。后来系列报道《寻访长征路》获得了山东省的“精品工程”奖。
《寻访长征路》的采访报道令我永生难忘。它使我有幸翻阅了一部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丽史诗,叩访了一座瑰丽的精神宝库,同时也使我自己受到了长征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当我亲身去寻访长征这段历史,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段历史的时候,对红军、对长征的感受变得真实、亲切、浓烈,对红军和长征的感动深深地留在了心底!我们在享受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那些英勇献身的红军,不能忘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不能忘记奉献和奋斗。
20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寻访长征路》节目每一集开头的那两段讲话录音:“要我说啊,一个民族要能走出这两万五千里,别人就不敢小看她!”“要是吃草根煮皮带都能坚持到底,天下就没有什麽事是干不成的!”
2016、9、5
上一条新闻:庆祝山东省实验中学建校68周年下一条新闻:一轮秋月,满目清辉,中秋佳节,拜托明月清风,传送爱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