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在线 > 新闻在线 > 正文
陈大彬老师在《我们的实验岁月》座谈与新书首发会上的发言
时 间:2018-09-25 05:43:24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两位校长好,王主任好,同学们好!
首先我介绍三位领导:李校长,是我们的老校长。是我教化学课的老师,工作中的领导,生活中的老大哥。他任职时,为实验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规范,又不断与时俱进。
韩校长,这几年他把实验中学带入了全国百强学校,铸造了实验中学为全国优秀校园。
王主任,这些年为实验中学历届学子的聚会沟通做了很多工作。
谢谢三位领导来参加实验中学首次的,别开生面的这种形式、内容的聚会。你们的到来,使聚会生辉。
同学们,今天以这种形式见到大家,感到很高兴,很亲切。也引起我很多的回忆和工作的反思。虽然经过的很多细节已不清晰,但工作中依循教育方针,学校领导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个人的努力学习,艰辛奋斗,都浸润到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了,至今清晰可鉴。那段经历,不可回避地载入了你、我的历史中。因此建立了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
同学们,是你们架构了我几十年的工作,是你们编织了我几十年的事业。谢谢你们。
我能力不强,专业不精,但如实地说,我工作是认真的,在你们成长的一段过程中,我曾呕心沥血过。
我还要谢谢大家,多年来,以各种方式对我的关心、敬重、支撑、鼓励。是你们给了我一生不能割舍的师生情谊,给了我生活中精神上,情感上的一种愉悦、安慰和动力。
我谢谢69级3班的三位同学。他们最早说把我平凡的一生整理一下,留给我的家庭,留给我的孩子。因此,为我写了访谈录。
他们用心良苦,使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事情的内涵延伸了,形式拓展了,意义也越发深邃了。以为我引介,触及了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段历史,触及了中国社会的一段重要历史,更具体地搭建了我20几年做过班主任的7个高中班同学们沟通的平台。
谢谢他们一年来的辛苦。
谢谢座谈会的组织者,参加者。
谢谢所有的同学们。
陈大彬
2018、9、10
附:李培智原副校长为《我们的实验岁月》作序
陈大彬老师是文革期间从产业工人中选拔出来进驻学校“掺沙子”的工人教师,实行工人阶级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占领。他来校后被分配到化学教研组,担任五个班的化学课和班主任工作,这些工作量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繁重而极具挑战性的,但他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吸取老教师的教学之长,使得自身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班级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完成了职业身份的转变,由一名产业工人转变成一名中学高级化学教师。此后,他多年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还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和模范共产党员。
陈大彬老师先后担任过7个高中班(每个3年)和7个初中班(每个1年)共计14个毕业班28年的班主任,老校友们为庆祝陈老师75周岁生日,特编辑了《我们的实验岁月》,此书从内容上可分为《访谈录》、《回忆录》和《附录》三部分。
《访谈录》是陈大彬老师的自述经历,也是校友们为他写的人物小传,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说他的人生故事别具“铄沙成金”的传奇色彩。他完全可以作为青少年学生的励志偶像,激励青年学生勇往直前。
《回忆录》是各班校友的回忆文章,表达了同学们对陈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饱含对实验中学的怀念之情。多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走出校门后,无论在社会上做出了什么成绩,都始终将自己的成就感与对母校的自豪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深厚的“实验情结”,这让我们很感动!这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同学的心声,但是我相信其内容是很有代表性的。
《附录》中对实验中学文革期间教育制度的回忆,披露了一些历史细节,为校史研究提供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值得大家一读。
今年是实验中学建校70周年,谨以此书献给我们敬爱的学校。永远的同学,永远的师生,永远的情谊,永远的怀念!
上一条新闻:中秋快乐 花好月圆下一条新闻:一轮秋月,满目清辉,中秋佳节,拜托明月清风,传送爱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