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在线 > 新闻在线 > 正文
昔日汶川地震救灾英雄,今再披“战袍”援鄂——最美人物.校友赵宏兵
时 间:2020-03-27 05:46:10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作者:张瑞雪 王厚江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中,就有这样一位“老兵”,他叫赵宏兵,1990年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年从部队医院退役转业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继续从事心脏病治疗与康复工作。 2020年2月7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奉命组建“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赵宏兵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赵宏兵所在的解放军第456医院迅速派出医疗队,于次日凌晨紧急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他作为内科组长,在余震中连续工作93天,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岁月如梭,如今他虽已从部队退役,但骨子里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当有任务来临,他仍然要冲锋在前,勇担使命。年近五十岁的他,又重披“战袍”随队出征! 2月9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次日大家就进入工作状态。医疗队队长给各组分配完任务后,赵宏兵结合自己在部队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战场上要保护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我们就从加强防护开始练。”大家一边学习防护知识,一边熟悉病房设施环境,当天夜里病房就开始接收病人。 “对抗传染性疾病,对多数队员来说还是头一次,他们要经历多重考验,闯多道关口。”赵宏兵描述。首先是防护关。进入病区前,医护人员要穿一层手术衣,再穿一层防护服,戴两层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下来需要二十分钟,就像太空人似的。看着威武,但呼吸费力、汗水浸衣,六个小时换班,这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可谓挑战一个人身体的极限。 其次是疲劳关。病房共有50张床,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最多时危重病人达48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且呼吸不畅,如何应对当前的工作环境,赵宏兵体会出了“宁心、定神、轻呼吸、慢走路”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同事们也尝试训练,逐步自我调整,与新的工作节奏相适应。 第三是治疗关。病区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治疗难度大,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要抓紧学习新出的诊疗规范和相关文献。赵宏兵发挥自己的中医优势,结合南方气候和体质,拟制了中药方剂,按照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2月20日,赵宏兵小组里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到达后的首例治愈出院患者。看着出院患者眼中的泪花,他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退役军人们常说:若有战,召必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白衣战士”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赵宏兵和他的队友们带着齐鲁父老乡亲的嘱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荆楚大地与湖北人民共抗击疫情,书写着他们人生中的精彩篇章! 旧园追忆(赵宏兵 90届校友)
金秋十月,艳阳风爽。迎着丹桂飘香,重回实验学堂。高楼新宇替代了当年的低矮平房。物不是,人亦非。
在院子里走走,努力寻找当年的记忆,只有看见某个地方、某个物件、某个人,才会找回当年的自己。曾在树下读书、曾在操场漫步、曾在楼梯背政治、曾在花园念单词……化学课生成的气体、物理课测量的电流、作文课谁得了表扬、英语课谁能倒背如流?
其实最有意义、最有回忆的就是那栋高三楼!毕业这么多年了,无数次梦中又见:在楼下做操、在楼道打闹、在北窗观雨、在西窗望夕阳。更有数次,在梦中被一声:“考解析几何!”给猝然惊醒。
如今这楼,长满爬墙虎,如披了一身蓑衣,瑟瑟秋风中更加显老旧。但是,不许小看啊,从这座楼里,走出了多少毕业生?考出了多少大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与这座楼有捋不清的情节。如今,找到了当年的教室,里面全部搬空了,听说这楼要拆。顿时,心升一阵莫名的惆怅,往事、记忆,都要随它而去了么?你老了,我们呢?也老了!
不服不行啊——时光留不住,光阴找不回。这就是,岁月!
2018.10.14 回学校后有感
上一条新闻:王欣,抗疫医疗队里的“智多星”下一条新闻:一轮秋月,满目清辉,中秋佳节,拜托明月清风,传送爱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