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在线 > 新闻在线 > 正文
武汉战疫亲历记(六)
时 间:2020-09-16 05:14:56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小窗口的故事 传染病房的医生护士没法与外界沟通,里面采集的病人信息怎么传出去?办法总比困难多,细心的护士在病房隔板墙上发现一个小玻璃窗,窗户里边是传染病区的开水间,窗户外边是清洁区的走廊。 双层玻璃密密实实隔绝了空气,但透光尚好,于是这个小窗立即成了“联络窗”。里面医生护士将病人情况、诊疗方案写在纸上贴紧玻璃,外面医生看后回办公室在电脑上写病历、下医嘱,双方来回跑。 这种方式直到两天后,病区配发了四部智能手机,里面两部、外面两部,相互建立微信联系后才不用了。也许有人嘲笑这方法太原始,但是非常简单有效。当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队领导现场指挥,医疗三组组长来超、四组组长庄向华带领组员完成了所有病人的收治任务!白衣战士通宵达旦,以自己工作的不眠之夜换来病人熟睡的“平安之夜”。
医疗一组组长53岁的许伟华主任带领团队接班,不顾疲劳连续工作12个小时。王欣副队长带领医疗二组也连续作战12个小时保证了病人的全程治疗,让队友们适当调整休息。 透过这个小窗,看到的不仅是病房明亮的灯火,更有队友们忙碌的身影。 有的护士竟然穿着全套防护装备在传染病房里持续工作8个小时!人员极度疲惫,有个护士累的胸闷心慌,一恶心竟把晚饭吐了出来,但仍坚持工作。
还有位队友连续工作后缺氧、出虚汗、全身乏力,他弯腰趴在小窗玻璃上,喘喘气歇一会儿。我们隔着玻璃见他双手扶墙、双肩和后背一起一伏地喘息,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帮不上忙实在是干着急!歇一会儿他直起身,伸出双手做出两个“V”字形手势,意思是说:“好了,别担心,我没事。”大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队员不断总结经验互相交流:来上晚班时先不吃饭,防止缺氧引起恶心呕吐,下了夜班再把晚饭当“夜宵”;接班前问问病房是冷还是热,决定自己穿几层衣服;平时注意多补水,防止鼻腔、眼睑干涩。整个队伍呈现出奋勇拼搏、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针对工作实际,医疗队及时调整班次:医生6小时换班,护士4小时换班,必须按时交接,但队领导却经常“违反规定”——工作起来连轴转。 千里驰援,初战告捷,为我医疗队今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践我们更加坚信: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山大二院,绝对不辱使命! (后记:这个小的窗口我们不用来传病历了,后来变成了病人贴感谢信的地方,爱与信心继续传递) 赵宏兵,实验中学90届校友,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康复学组成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