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在线 > 新闻在线 > 正文
疏淡中的精彩
时 间:2020-11-14 07:58:49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张静,实验中学94届校友,1975年生于山东济南,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曾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大校军衔,2019年退出现役,现居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会员,北京丹青当代书画院副秘书长,常州画院特聘画师。
作 品
▲《芳韵》132cm×55cm
▲《风定池莲自在香》
▲《不染》
▲《晴雪凝香》
▲《香远益清》
▲《荷韵》173cm×273cm
《一叶一菩提》 系列
记当代女艺术家张静
文/隋 锡 联
生动精彩的英语授课、严谨缜密的学术论文、清新隽永的诗词散文、娟秀文雅的书法作品,更有在全国全军及武警部队屡获大奖的国画作品,人们极难想到这些会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然而,这正是张静展现给大家的。她的综合素质与勤奋努力使很多人心生敬意。张静擅画,虽不是人生初衷,却是一种血脉里的家学传承,是深厚底蕴的迸发,是天然性情的释放,更是对生命和人生的顿悟。
天然的家庭艺术传承
她生于山东济南,齐鲁大地底蕴深厚,省会泉城名士众多,她自幼汲取着丰厚的文化养分。她的父亲张海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使她自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艺术熏陶。然而,懵懂年少的她尚不懂得“坚持”的意义,10岁时在少年宫绘画班学了半年后,突然兴趣转移,无论如何也不肯再画。父亲没有强求她画画,却对母亲说“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再逼也没用。拿起画笔就是挥洒生命,如果哪天她顿悟了,想画了,什么时候都不晚。”父亲基于那份对女儿艺术天分的洞察和对绘画艺术的钟爱,一直在默默地等待她再次主动拿起画笔。
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1998年,张静参军入伍来到武警部队,成为了武警学院一名出色的英语教员,积极进取的她还考上了研究生。顺利的工作、充实的学业、小康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很如意,但她总觉得少些什么,内心深处一直在追寻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家园。2005年的一天,在与父亲电话聊天时偶然谈及绘画,她心灵深处的那种艺术渴望再也不能自抑,像是重回久违的泊地和港湾,尘封心底的绘画之梦突然重启了。人过30不学艺,30岁重新拾起画笔能画成什么?她没有多想,一点一滴开始了艺术回归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作品被上海画界名家发现,尤其被那几幅荷花主题的作品吸引。更幸运的是,经过学院推荐,她参加了全军美术创作班,让她有机会结识军内书画名家,进一步开阔了艺术眼界,之后她的作品先后入选上海、武警和全军全国画展并获奖,大量作品见诸《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解放军美术书法》《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报刊杂志,她也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工笔画学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然而,正当她醉心于绘画艺术创作之时,2012年父亲却永远离她而去。悲痛之余她没有太多的哭泣,而是静静地来到父亲生前的画室,在父亲的遗像前,她轻轻地铺好纸,一声不响地临摹父亲生前的画作,她一笔一画,坚定执着,一皴一抹,深情凝重。母亲知道,女儿其实不是在作画,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告慰父亲,用一种父亲生前对自己最关注的形式,把父亲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顽强坚定地继承下来。
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艺术家学识修养的高下决定了书画格调品位的高低。张静幼时学画时,一次父亲非常奇怪地让她背诵《论语·先进》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句子。她非常不解,学画就是学画,与这些难懂的古文有什么关系,但碰到父亲威严的眼神,她还是一字一句地记住了,后来她才明白,父亲要她背的这段话,正是孔子与众弟子座谈论志时,其学生曾晳谈的人生志向,也是孔子最赞赏的人生境界。后来父亲又让她学习记诵《诗经》的中《蒹葭》《采薇》《鹤鸣》等名篇,甚至要她记诵屈原的《天问》《山鬼》《国殇》和老庄等代表作品,使她从古代厚重的文化意蕴当中悟到了“道法自然”,“依仁游艺,适性逍遥”的艺术境界,感受到了国画博大深厚的学养精神。后来,父亲又教她临摹王羲之、颜真卿、钟繇等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曾说“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张静就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她感悟说:“自古以来,中国画家的主流是文人画家,他们文、史、哲相通,儒、释、道兼修,书、画、论并善。传统文人画非常强调个人修养及其内心的充实和宁静,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
正是这份追求,使张静的画有一种特殊的静美,尤其是她的荷花系列作品,秀逸淡雅,清丽脱俗。无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抑或“留得枯荷听雨声”,其审美意象都别出心裁。荷花的纯真圣洁已经融进张静的创作血液,她常常在画荷时感受真正的宁静和纯净,体察真正的内心充实。她笔下的荷花总给人“无风清气自相吹”的感觉,荷花的碧叶翠盖抒写着质朴清远和外柔内刚的风骨,使它既有所称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被赋予一种特别的趣味,诗意写在花间,雅致留在心底。这种绘画创作完全是源自内心和生命的美学表达。
张静擅长没骨画法,这种技法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精要在于运笔设色融于一体,以疏放笔意铺洒荷叶,直接泼墨泼彩辅以撞色撞水点染,以工细之笔刻画花瓣,层层晕染,小心收拾,笔笔自然流露却调控有度,画面设色清雅,朦胧秀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意盎然。2011年,她在教学之余,用几个月时间潜心创作了《荷韵》,获“中国武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三等奖。那是一幅六条屏荷花组合,景象颇为“壮观”。虽为“条屏”所隔,却启承顾盼,气韵生动。开阖之间,舒放而不觉喧闹,温婉而不乏灵动。显出一种心存高远的清灵与智慧,像极了作者的品性。
张静在苦练绘画技巧同时还不断探索绘画理论。她发表的《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浅析中西传统绘画差异》《浅谈中国书画对军校学员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等论文,表现了极高的哲学艺术理论素养。2013年她考入北京大学攻读艺术学硕士学位,经燕园三年的学习与熏陶,她的学术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惊人的飞跃,更令人刮目相看。
激情军旅的创新探索
真诚、感恩、认真、坚持和顺其自然,是张静在绘画艺术之路上追求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部队成长起来的军旅画家,她深感组织和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培养,更注重用手中的画笔来讴歌时代,写实军营。时刻用导师李翔“真诚是起点,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教诲来鞭策自己。她的创作日臻成熟丰饶,在展示一个女性画家鲜明的纤细柔润的同时,又兼有女性军人特有的坚韧和质地。2012年,既是张静人生中最痛苦的煎熬,也是她在绘画创作上的丰收之年。那一年父亲的离世使她更加坚定自己画下去的信念,也许是父亲的在天之灵相助,她一拾起画笔就激情无限,灵感飞动。也就是在那一年,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在武警部队美术班上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荷塘月色》,作品虽然还是一贯的清新素雅,舒卷自如,但细细一看,田田的荷叶中间竟“潜伏”着三个头戴钢盔手持钢枪的武警女战士。这幅意境独特、风格明快的作品入选“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引人瞩目。而同时创作的《白洋淀情思》则是突出白洋淀荷花的强劲生命力。晨曦中莲叶接天,开合自如,疏密有致的荷梗、精致饱满的莲蓬穿插其间,虽是芳菲尽落,却生生不息。画面以黄绿色为主,色彩丰富,变化微妙。该作品获第十一届“武警文艺奖”美术类二等奖。
张静在潜心创作以荷花为主题的工笔画同时,还注重把重大历史、文化和军事等题材纳入创作视野,使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5月,她潜心创作的山水长卷《静波图》、《对越图》、《舟楫图》、《林泉高致》,入选武警部队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线条灵动的人物造型和辽阔淡远的山水轮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4年7月创作的《一号训练场·9点33分》是张静的新探索,相对之前所有的作品,这是一次从风格到形式的整体转型。作品以大小块面不等的红黄蓝三原色不规则排列为底衬,四个武警雪豹突击队员在二十个训练轮胎中攀爬蹬越,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明快和紧张。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她先后几次前往突击队训练营地采风,反复观摩训练,深入了解队员的生活和性格,就连队员的动作乃至轮胎的角度和花纹,都经过仔细的斟酌考量,草图构思近20幅。作品入选了“中国梦·强军梦”全军画展。
如果说《一号训练场》是张静在画面构成和装饰性上的大胆探索,那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卢沟桥不会忘记》,则是她在笔墨语言和氛围渲染方面的有益突破,她没有在细节塑造上过多刻画,而是凸显了卢沟桥的庄严与苍桑,以乌云密布的天空渲染出黑云压城的战争氛围,浓抹了处于危亡时刻中华民族黑暗阴晦的历史天空,把中国军人的抗战壮举隐于这样的主题背后,隐寓更加悲壮与惨烈的战争场面。作品全用水墨绘成,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画面气氛凝重,有一种时空交错,风云激荡的意境。她还独出新意,将画作边缘做成火烧过的痕迹,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沧桑感。
2016年,张静又精心创作了《训练场系列·XL行动》,着重表现雪豹突击队员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施和高科技的反恐装备进行实战训练,打磨“反恐利剑”的特训瞬间。作品以四联屏的形式,塑造四位反恐特战队员形象,以不同的姿势、动作和装备来表现他们的镇静、从容、机敏与高超的反恐作战能力。四联屏的每一幅都能独立成画,同时又通过螺旋梯、无人机、装备箱、遥控器等训练设施将四个人物和场景巧妙串联起来,特意造成空间交错,增强了作品的构成感、形式感和现代感。在人物塑造上不落俗套,并不着力刻画反恐特战队员的威猛、健硕、艰辛,而是突出他们的青春阳光、机警敏锐、技术娴熟和胸有成竹。整个作品双钩设色与没骨技法相结合,既有色彩的平涂,又有没骨撞色的肌理效果,色调高级,色彩变化微妙。该作品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并获第十三届“武警文艺奖”美术类一等奖。
2017年7月,张静的新作《和平戈》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这件装置作品是她的创新尝试,已经突破了传统国画的限制,走向当代艺术。作品从右边看是我国主力战机歼十的造型,从左面看是毕加索的和平鸽形象,从正面看是两个画面的交叠,充分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层思考。凭着创意的构思、全新的形式、精致的画面、高雅的色调,《和平戈》受到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张静说,绘画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而充实,在艺术道路上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会再放下手中的画笔,我的丹青梦会永远延续。我们从张静的绘画之路上看到了一个娇小女子身上巨大的创作潜力和能量,她虽然正式拿起画笔出发时已不算很早,但她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却是在极远处,相信她会在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中,不断以生命的激情开辟出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海上之扉》 系列
军旅主题创作系列
▲《1号训练场•9点33分》224cm×154cm
▲《训练场系列-XL行动》202cm×180cm
▲《卢沟桥不会忘记》126cm×190cm
作 品 《和平戈》
上一条新闻:梅里雪山下的金安娜姆下一条新闻:一轮秋月,满目清辉,中秋佳节,拜托明月清风,传送爱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