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缘结实中 > 正文
著名画家聂耕的传奇人生
时 间:2008-03-08 10:07:48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
画家聂耕
聂耕先生是一位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画家。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画作曾参加省级以上美展入选42次,参加国际画展6次。获金奖、特别金奖、国际特别奖、银奖、精英奖、优秀奖、佳作奖、一等奖等共18次。个人画展8次。他的一些画作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国宝馆等5个单位收藏。从1948—2004年他个人著述已出版20本。《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国画家》、《走向世界》等21种全国报刊都登载过他的作品并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美国斯科拉卫星视网等30个媒体都对他做过专题报道。他的传略被收录于《当代书画家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等辞书。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特艺委员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美术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孔子故里书画院院士;他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山东教育学院、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古籍研究室、曹州书画院聘为兼职教授;被山东画院、山东大学书画协会、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山东东方艺术院、济南美术家协会、济南老年书画研究会聘为顾问;被山东省政协联谊画院聘为高级画师。在2006年初,被复旦大学山东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副院长,任期8年。他的成就很辉煌,事迹很感人。笔者在几个方面作点介绍。
一、贫寒磨砺凌云志
在众多媒体对聂耕先生的报道中,至今还没有人谈及他的身世。笔者在翻阅他的资料中,偶然发现他的家庭情况。他告知那是留给后辈看的,让他们了解先辈的家史。我才知道他的身世。
聂耕生于1928年10月9日。山东菏泽市人。家庭贫寒。他9岁时,父亲主动参军抗日,不幸病殁他乡。不久,母亲也因贫病而亡。父母双亡后,他及两个小妹骤然变成孤儿面临绝境。后来,他舅父来领养小妹,同族六爷收养他及大妹,总算有个落脚处。父母生前,他上过小学三年级,父母亡后,他辍学。但他经常跑到小学教室外偷看偷听老师上课,从中学到一些知识。13岁时,他去做童工,干成年人的活,挣点微薄的收入。后来,他遇到当地著名画家田伯平。田先生发现他是一个好学的少年,就收他为弟子,让他在工作余暇到他家,教他读书、写字和画画。在名师的指教下,他苦学奋进,很快就会给乡亲们写春联、画神像,受到乡亲们的夸奖和鼓励。
1948年菏泽解放。县文教局领导发现他会绘画,就让他到局里工作。他第一幅画就是画毛主席像。当时绘画条件很差,例如绘画颜料就很难买到。但他能用土办法克服困难,而且很成功。于是当地许多单位也来请他画毛主席像。他在当地就出了名。三年后,县领导又调他到文化馆工作,主要任务是让他配合政治运动搞宣传画、写标语等。他工作非常认真和出色,同时不忘业余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此,受到领导的器重,于是县领导推荐他考大学。他考上了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成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心愿。在戴秉心、宗惟成诸教授的培育下,他勤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二、一片丹心在育人
1955年,聂耕大学毕业。由国家分配他到中学执教。主要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直至退休。
他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认为美育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缺的一门课。为此,他曾多次发表论文呼吁重视美育。例如写《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辅德、美育启智》等,都是掷地有声的理论文章。
他在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他说:“美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受美育的陶冶,因为德育和美育从来就是亲姊妹。例如写生课,一组静物,一棵雪松,一片秋林,一盆花,都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美的好教材。”特别是艺术欣赏课,他都能结合历史背景,穿插一些轶闻趣事来评价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怀。上级曾多次组织全市美术老师观摩他的课堂教学,并让他举办美育讲座。
聂耕还善于因材施教,对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作重点指导和参观美展,鼓励他们考大学深造。他的座右铭是:“园丁不惜育苗苦,化作春泥再护花”。
他还对美术教育界作了很多贡献,比如编写《山东省中学美术试用课本》、《中学图画教参》、《中学生欣赏画册》、《齐鲁书画家辞典》、《小学美术知识辞典》等书,他编著的17万字的《中学美术教学法》,被山师大艺术系采用为教材;还写了10多篇教学论文。因此,他被评为市优秀美术辅导教师,被省教育厅聘为中学教师职称高级评审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灵魂工程师。
三、百米长卷誉九州
聂耕在教书育人之外,从未间断过对艺术的勤习和探索。他早期从事西画创作。他的艺术才华在1956年就开始崭露头角,他的油画《千佛山》入选省第一届青年美展。1959年,他的作品《毛主席在北园》入选参加省建国十周年美展,受到观众赞誉不已。
聂耕在中年时转攻山水画。他认为山水画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他十多次自费跋山涉水去写生、搜集素材,体悟了泰山雄、黄山秀、三峡险、桂林幽等名胜的意境。积累了速写画万余幅。他不仅有了创作的素材,也有了创作的灵感。他的许多佳作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法国、香港、澳门等地展出,都获得成功。比如《国画山水》在日本获国际银奖,《天下第一泉》在香港获国际特别奖;《周公庙》、《杏坛》在加拿大获枫叶奖;《国画》在法国获金奖;《大成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颁发给他“特别金奖”。这些殊荣说明聂耕的国画造诣很深厚和高超。
聂耕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他还想搞一个大型的创作奉献给祖国人民。经过再三的思考,决定创作三孔百米长卷。因为三孔是齐鲁大地的一大绝景,是圣地,光照千秋。为此,不管严寒酷暑,每年他都要几次到曲阜写生、收集素材。比如1992年,他为了抓住孔林的隆冬景色,只身在寒冷寂寥的孔林度过了整个春节。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理念执著的追求。十多年来,为了写生,“三孔”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又经过三年的绘画,数易其稿,提炼升华,终于完成了“三孔百米长卷”的辉煌巨制和夙愿。
1999年10月29日,在北京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聂耕三孔百米画展》,同时由香港出版了他的《孔子故里名胜画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文化部副部长徐文柏等领导为展览剪彩。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卢洪、政协副主席丁方明,分别代表省人大、省政协参加开幕式。中央许多老领导,如李德生、刘华清、荣高棠、赵健民、李耀文以及著名画家廖静文、王琦、陈大章、丁井文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孔祥星、书记谷长江共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受到首都书画界和思想学术界及国内外宾客的高度赞扬。如首届驻美大使柴泽民题词:“走进圣境”,中央美院教授焦可群题词:“笔墨精妙,写景传神”,台湾中华孔孟学会会长百岁老人陈立夫发来贺电:“欣闻大作三孔百米长卷展出,特此祝贺并颂时绥。”他还在聂耕的画集上题词:“以艺弘德,其效易彰”,台湾亚洲孔子学会会长易苏民题词:“聂许道妙,耕耘丰成”,并在聂耕的画集上题诗一首;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的题词是:“气宇轩昂扬高风”。发来贺电的还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铁木尔·达瓦买提,还有山东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萍、徐学孟、于波海,原秘书长卢建民等,还有山东教育学院等十几个单位。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十几个报刊都作了报道。展出一周间,观众络绎不绝,他们都留下了惊叹和赞美。
三孔百米长卷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融会贯通中西绘画艺术和传统笔墨,气势恢宏,场面壮阔,殿阁连绵,云蒸霞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巧妙连接,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发人深思,感人至深,因此,被誉为“齐鲁一绝”,轰动神州。
聂耕作品《杏坛》
这是多么崇高的赞誉!
四、沉疴妙笔献丹青
2002年5月,聂耕不幸左腿骨髓突发病变,下肢偏瘫,急送住院治疗。
8月,山东画院王奎章院长接到北京文化部来函:“鉴于聂耕先生在中国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在美术界的声誉,经研究,特邀聂先生以我国28处世界遗产地之一的孔庙为主题,创作一件国画作品,参加《神州风采——画说世界遗产28》大型画展。”并注明作品尺寸是一丈二尺宣纸。离收稿时间仅有一个月。
原来,在12月30日,是联合国与世界各国签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纪念日。我国是签约国,为此,我国有关部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首先在北京,然后到有关国家和地区举办《神州风采——画说世界遗产28》大型画展,以示庆祝和纪念。北京主办单位特邀杰出画家聂耕参加这次隆重的画展。
王院长赶到医院去找聂耕,想不到他如此重病,除慰问外,也把北京来函告知,又说您有病先治疗要紧,此事我另想办法解决。想不到聂耕说:我能接受这个任务。王院长深感意外和惊讶,觉得让一个病重的老人来干不合适,于是仍劝阻,但聂耕说:“我虽然重病在身,但这次画展意义非同寻常,请相信我能克服病痛,把我心中的孔庙描绘出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一点奉献。”王院长听后心情难以平静,被他的爱国热忱深深感动,只好同意。
聂耕请求大夫给予强化治疗,果然病情有好转。而他的画作构思和方法也在腹中完成。接着他向大夫请事假,大夫莫明奇妙,哪有病重的人请事假?在得知内情后,大夫不胜感佩,一再交代千万谨慎,有情况速来电话,完成任务后速返住院治疗。
聂耕家里的画案无法画丈二匹的大画,只好把画纸钉在墙上,请人做了能升降的木椅,坐在上面作画。但时不时的必须站着动笔才行,便请一个小伙子在左边扶着,他右手作画,老伴一会儿捧墨碗,一会儿举着颜料盘伺候。画上十几分钟,便疼得他大汗淋漓,只好上床歇歇。就这样画画歇歇、歇歇画画,老伴也累得双臂双腿酸疼。经过度日如年的一周后,聂耕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孔庙览胜》的创作。接着,又按主办单位的要求,再创作一幅六尺宣纸的《杏坛春熙》,供主展场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12月30日上午,《神州风采——画说世界遗产28》大型画展在中国史博馆隆重开幕。几千名观众,十几个国家来宾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和参观。聂耕的《孔庙览胜》放在展厅的显要位置。外宾称赞这幅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厚重感,充满了中华文化的伟大精神。国内观众深为这幅画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当他们听讲解员说作者是在重病中创作时,先是惊奇,后是感动不己,认为这是世界绘画史上的奇迹,应当载入史册。文化部的领导代表主办单位特地打来电话给聂耕表示深切的慰问、感谢和祝贺成功。肯定他的艺术风格是健康、阳光、传统、自信和执著。
聂耕偏瘫已经5年,年近八十。由于他坚持治疗和锻炼,病情已有起色,能扶着轮椅站立和蹒跚移步,但仍然是残疾人。不过,他很乐观,身残志坚,仍然笔耕不辍。比如2005年10月,他的国画《杏坛》参加《仁爱之光——2005年山东慈善书画展》;2006年7月,为庆祝中共诞辰85周年,他给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献画;2006年11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孔子故里圣境》画册。这本沉甸甸的画册反映了聂公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实践积累,是一件艺术瑰宝。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其艺术造诣和艺术风采,可以得到艺术熏陶和艺术教育。
祝愿聂公早日康复,秉笔再展翰墨,挥毫丹青春秋。吴家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