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山东省实验中学
时 间:2008-09-25 11:15:49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
1952年9月,我开始在实验中学工作,到1958年10月,因故错划为右派被迫离开学校,这一段时期在校六年,现仅就我记忆中当时学校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
1:人事
1952年我到校时,学校的校长是宁汉戈,教导主任是齐崇文,后来他被提升为副校长。还有一位主任姓潘,名字记不清了。副教导主任是于力夫,后来担任主任,不久綦吉昌(原史地组组长,工会主席)提升为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直到副校长。
1955年,宁校长调省教育厅,继任校长是韩阳。到1957年前后,王明来校任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但1958年10月以校领导身份通知我处分决定的仍是韩阳。
这几年里,还有赵清林、杨思星,王耀生曾当过教导主任。但是语文组业务组长是吴述郑,语文老师有:徐北文、吴逸梅、张鼎三、李振远、鲁道千、秦济平、金?,后来(比我后来调来的)有孙瑞威、李树标、田文琪、苏钦恕,张伊青、钱凤珍、戚禹、刘远淮。
数学组组长是王耀生和白郁华、数学老师还有张云汉、顾大义、孙喜平、孙金淑、孙锦江,后来调来的有齐晓天、王岩秋。
自然组组长是郑爱光,物理教师还有吕泽民(当时已调山东师范学院,但仍在校代高三的课)后来来的有程君谟、杨荣耀、叶世习。化学教师有刘丕瑄、刘建沛(也已调山师,仍在校任高三一个班的课),后来来的有魏秀文、生物教师有蒋士健、韩韬、韩惠、孟繁钧,后来的有董兆民。
史地组组长是綦吉昌,历史教师有鲁在瑄、吴旭,后来有栾芙荣、吴家哲,地理教师有朱鸿慈、李诗钢、刘叙宝;外语组的老师有欧国琼,王鸿琪、秦大枝,后来的有应祝明、李峰。;政治教师有丁弈、王景文,后来的有徐震、黄笃衡、陈?;体育教师有宋邵秀、祁杰后来又张建;美术教师有刘鲁生,音乐教师是孟秀峰;实验室是周?和陈善和,……馆是石粹民、秦济平、薛玉贞,后来又孔令文;教导处有郝东塘、费峻卿、王子文、蒋曰诗,后来又萧云惠;总务处有吴士笃(后来提升为主任),马延新、杜向群、郝光裕,还有一位张东生老师原是教体育的,因工伤致残改管小伙房,后来有汪鑫任副主任;团委有杨思星,后来有胡芬芳;少先队辅导员有郭惠云,后来有赵维珂;校医是张瑞林,护士是徐爱璧。校工有裴国祥、裴国富、裴国玉、杨思星、李鲁屏、王在椿、王殿荣等。
2、校址、规模:
当时学校校部在经六路现三种校址上,是日占时期,日本女子高等学校的原址。抗战胜利后是二临中校址,济南解放后,在几个临中的基础上合并组成了实验中学。我52年秋来校时,学校大约有21个班,除了高三两个班,初二七个班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三个班,每个班学生四十余个,初中略多一点,全校学生不到一千人,教职工不到一百人。
学校主楼是二层,是F子型,楼上东侧F上端是一排教室,东北角是阅览室(也是会议室)北边也是一排教室,直到西头,中间向南伸出一块是大礼堂。楼下东侧是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准备室,东北角是总务处,图书馆北边东头是校长室和教导处,然后有东向西都是教室,中间向南伸出部分(即礼堂楼下)是各教学业务组,其最南部分是俱乐部(也是教师准备室)。俱乐部与南墙靠近,中间只有一过道。在礼堂和东侧教室间有一个小操场,比一个篮球场略大,是学校集合开会的地方。礼堂西侧也有一小平场,常供体操活动。楼北约二十米也是马路,对面有一操场,约300米跑道,是学生上体育课的地方。除此以外,学校几无空地可供发展,后来为开展综合技术教育,与机床一厂合办了一个实习车间,就是占用了部分操场,间在操场的南侧。当时学校是全省招生,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住校,学生宿舍在经三路纬三路路西的学校第一宿舍,即现在的二十七中校址上。学生食堂也在宿舍院内。因此当时学生下课后回宿舍吃饭睡觉都要从经六路小纬四路校部走到经三纬三路宿舍,每天得来回三趟。所以到放学时间,大批学生要在马路上走过几个街区,影响交通,好在当时汽车很少,行人也少,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教师中的单身教师也住在一宿舍,学校还有三个教师宿舍,分别是二宿舍三宿舍,四宿舍,都供带家属的教师住,都比较小、比较拥挤。后来,男单身教师其中住在四宿舍,1958年迁到学校对面的新楼。
3、五十年代初期,提倡向苏联学习,教育体制、课程、教材等全面向苏联看齐,学校又负有实验任务,对此更是重视从学校的以下一些活动可以看出:
一、采用苏联教材,解放初,……没有统一的新教材,山东的大部分学校采用东北地区编写的教材,实际是以当时苏联教材为基本改编而成的。以化学为例,内容除基本与苏联的中学化学教材一样。
二、中学外语改学俄语,从初一到高三都改学俄语,原有的英语教师大多改教俄语,但在高年级还保留了少数英语班,学校还有个别的英语教师。
三、教师业务学校学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批判西方权威的教育思想。
四、生物学改为达尔文主义基础,学习类森科、米丘林学院。
五、教学评分改为五级分制。
六、在学生中宣传苏联的英模人物,如学校的先进班以苏联英雄卓娅、马琳洛孛夫命名,提倡看苏联的文学作品,唱苏联歌曲,按苏联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切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和发明都是俄罗斯人首先发明的。
七、教师的政治学习专学《苏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直接用莫斯科印的中文版本。
八、在学校打造学习苏联光大录的气氛,学校门口与校名牌齐列的是“山东省实验中学中苏友好协会分会”的大牌子。
九、选抓留苏预备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每年在毕业生中要选几名根红苗正,品学兼优的学生,保送做留学预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