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文苑 > 正文
写给未来——关于18岁的所 “遇” 与所 “与” (山东省实验中学李鸿杰老师写高考作文)
时 间:2018-06-11 11:40:04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假想也是一个18岁的孩子刚好2035年打开此瓶,或许里面的信息,从2035年的时代看,绝无任何新鲜感。而且一个圆满的梦实现后,最重要的不再是梦境中的内容。更有意义的值得回味的是这一路梦来的心路历程。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千禧之年,被贴过“世纪宝宝”的标签,升平之世的成长,更容易有一直是长不大的宝宝的预设。
然而起点处的预期与终点处的追溯,注定不同,因为我们遇到什么无法预期,而我们如何对待所遇到的才决定了终点处的评价。
就如今天,18岁的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8岁时,经历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这非我们所愿;也经历奥运会的荣耀,我们也曾与国同欢。还有我们13岁的时候,观摩过来自太空的,我们国家的“天宫一号”的课堂。我们从身边所见,从新闻中,见证了公路的村村通……这些在未来或许寻常,但我们所遇时,依然惊心动魄。时代的脉搏跳的激烈,我们不能不与之同步。
灾难,荣耀,还有这个国家在一个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我们都遇到——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发生,与生逢其时的遇到。
我们17岁时,中国7亿多的网民,有多少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还只是“遇到者”吗?我们之前的上一代人18岁时,遇到过这个吗?然而,我们知道,我们所“遇”之荣耀,多是他们所“与”之创造。
每一个18岁,都不只是遇到,更是时代的参与者,创造者。此刻,我在想,我们会为未来创造什么?又会让2035年遇到这个漂流瓶的“18岁”想什么?但无论如何,一定是也应当是,你们所遇到的,正是我们参与的。
追溯个体成长,正如一个民族追溯过往,历史也可以理解成是由无数个18岁组成的。我们个体生命的丰富也和民族传统的丰富一样,文明的悠久绵长,是因为不断有新鲜的注入而体现发扬光大,文明链条里的每一节“18岁”都不能断裂,包括我们和你们。如此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才能构成一个民族不断的文化链条,不熄的文明之火。
传承伟大的创造,同时创造新的成就让未来传承,正是一代一代人的使命。2018与2035,都只是所“与”的开端。
这个漂流瓶开启时,是祖国实现现代化之时。身处时代链条的另一环,应当不只知道另一个18岁所“遇”与所“与”了,也一定能明白另一个18岁的心路。当然也更该懂得自己的使命了吧。上一条新闻:我走过的高中岁月下一条新闻:校友佳作赏析——张广俊(68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