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文苑 > 正文
便宜坊
时 间:2019-06-13 10:14:55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作为饭店的字号,北京有便宜方,南京有便宜坊,天津也有便宜坊,这些便宜坊都以自己独创的名吃而闻名全国,而济南的便宜坊是以锅贴闻名的。时至今日,人们提起锅贴,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济南的——便宜坊
一、张月祥慕名开店
济南便宜坊创办于1933年,创始人是天津人张月祥。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馆当伙计,1926年天津发大水,他无以为生,流落到济南,先是在纬四路子云亭饭馆当伙计,后来他略有积蓄,恰巧1933年治梅斋饭馆因经营不善关闭,他便联合了戴长仁、高玉祥、张增、雷希生、李庆林等6人,共集资银元1200元,顶下了治梅斋,并在其经三路纬四路129号旧址开设了便宜坊饭馆。张月祥之所以将他们新开设的饭馆命名为便宜坊饭馆,也是因为慕北京、天津便宜坊之名,想叨光的意思。
二、创名吃名噪泉城
便宜坊是小型饭馆,开业时全部使用面积不过60平方米,有职员3人,练习生2人,工匠4人,杂役3人,总共雇佣人员只有12人。正因为人员少,所以各股东也得参加劳动。便宜坊所在的经三路纬四路,当时是饭馆林立的闹市区,又一新、子云亭、大华等饭馆都在这个地区,比起这些饭馆来,便宜坊不论在规模上、资金上都相形见絀。因此,便宜坊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吸引客源,才能在群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便宜坊选中了锅贴作为本饭馆的主要食品,因为锅贴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吃,贫富成宜,大众化。但是便宜坊必须把这种食品制作出独特的风味来才能吸引顾客,这是因为:一是济南人对锅贴这种食品并不陌生,早在清朝初年便有人在济南制作这种食品,本世纪20年代,院前有一个名为金城村的饭馆便是以经营锅贴而闻名泉城;二是与便宜坊比邻的子云亭饭馆也经营锅贴,両且常把调制好的海参、虾仁、鸡蛋、蒲菜等镉贴馅料摆在门口吸引顾客。在这种情况下,便宜坊就不得不认真钻研锅贴的制作方法了。
便宜坊对锅贴的制作是非常讲究的,总的要求是皮薄、馅多,但光是馅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馅的质量、味道。便宜坊的锅贴有三种馅料,即三鲜馅、猪肉馅、素馅,但这三种馅料都必须配有适合时令的应时蔬菜,如春天配以韭菜、夏天配以蒲菜等,将这几种馅料调制好以后,即可制作。制作时,先接每市斤面出40个的标准面皮,包入料,左手托面皮,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起中间的面皮边缘,轻轻捏严,两端留口,微露馅料,包捏二三下后,即可向平底锅内摆放。摆锅贴前先在平鏊内淋一层花生油,再把锅贴紧紧摆放整齐,以便熟后锅贴之间相互粘连。再淋上清水(一斤锅贴二两水),然后盖上锅盖,约8分钟,掀开盖再淋一次花生油,再闷上一会,即可启锅。启锅时用长而平的锅铲顺底铲起,翻转锅贴,使其底画朝上装入盘内。这样制作的锅贴,底面深黄、酥,两端张口,料微露,色泽诱人,鲜美可口。
便宣坊除主营锅贴,面食还有豆沙包、灌汤包,有机海参、扒鸡、扒蹄、热面筋——即所谓有天津风味的“四大”,另外还有天津的元宝肉。因为张月是天津便宜坊饭馆出身,所以济南便宜坊饭馆所经营的各种面食与菜肴,大都有天津风味。正由于济南便宜坊饭馆有这些特色,再加上服务热情周到,所以在三、四十年代便宜坊就名噪泉城,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也常品尝便宜坊的锅贴。
三、热情周到的服务
便宜坊饭馆在济南之所以能家喻户晓,除其所经营之名吃受到广大顾客欢迎外,服务热情周到也是它名噪泉城的原因之一。顾客只要一进门,小伙计就主动迎上前去打招呼,找好坐位请客人坐下,再端茶、倒水、送热毛巾,并拿来筷子、汤碟,送上菜谱,然后问:“客人想吃点什么?”当客人吃过饭后,随即送茶水、毛巾、漱口水、牙签,并对客人说:“吃好了,先生!”然后向会计报帐,说明饭钱多少、菜钱多少。如果客人给了小费,则说明小费多少,而且还要说声“谢谢!”另外还可以给店外顾客送饭,如有的客人打来电话或口头通知预订饭菜,饭馆即派人挑着提盒送往客人指定的地点。便宜坊饭馆不计工作时间,每天晚上直到没有客人来吃饭了,才算下班。
除以上服务外,该店还能做到以诚待客,童叟无欺,因而受到广大顾客的信赖。
四、五十年巨变话沧桑
便宜坊饭馆自30年代初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兴隆,可是到了1937年底,济南被日本兵占领,一时间东洋兵、汉奸、特务横行无忌,因而生意逐渐萧条。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饭馆亏损累累,资金短缺,濒临破产。日本投降后,张月祥又另找股东,昌梅生、李庆文等入股,这样三人每人集资20袋面粉,便宜坊又以这60袋面粉为资本重新开张,仍以经营锅贴为主,生意又逐渐红火起来。
解放后,便宜坊得到人民政府的扶持,1951年重新领取了企业登记证,集资776万元(旧人民币),并推选张月祥为经理,继续营业。1956年公私合营时,大华、又一新等饭店及几个豆汁坊合并到便宣坊,饭馆也随之扩大。1970年以后,政府为发展锅贴这一济南名吃,又将便宜坊加以扩建。现在该店已由一个锅贴铛(铛即平底锅)发展到三个锅贴铛,由过去的每铛3市斤发展到现在的5市斤,调馅也由过去人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操作,营业室内也增添了空调和彩电。现在已有二級厨师2入,三级厨师6人,一级服务员2人,并且培养了近20名锅贴制作接班人。该店的收入也是逐年递增,到1989年平均月收入已达到47,000元,名吃锅贴也在1986年被市二商局评为济南风味小吃。
由于便宜坊的锅贴声名远扬,所以本市有的顾客宁愿多跑路也要到便宜坊来吃锅貼。一些来济观光、探亲的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也慕名到便宜坊品尝三鲜锅贴。
现在该店正在对新的生产、经营方法不断探索,锐意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使该店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郑学之 71届校友
上一条新闻:王阳明: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深度好文)下一条新闻:校友佳作赏析——张广俊(68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