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文苑 > 正文
实验中学二、三事
时 间:2020-11-27 12:37:29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
“中学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我为之骄傲的这句话,在毕业 近五十年的时光里,不知让我收到过多少艳羡的目光,赞叹的言语。实验中学是山东乃至全国的名校,是学之骄子的殿堂,能够跨进这 个大门,就意味着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你已经领先完成了第一次冲 刺。但是,每当我以此自诩时,同样是实验中学毕业的女儿总是会 向我投来略有嘲讽的目光。我知道这目光的含义,我们和他们不一 样,我们是文革后期,没有通过考试就近入学的,时为济南市二十 二中的学生(68 级 72 届)。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入学方式,不 一样的学制,不一样的课本,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许多许多的不一 样。但一样的是,在这座著名的校园里,在学术渊博忠于职守老师 们的呵护中,我们经历了人生中许多许多的第一次,给生命注入了 活力,奠基了人生的基础。
不一样的实验学子,美好的中学时光是难以忘怀的,或许在课 本知识上我们获得的不是很多,但我们的获得也是值得毕生珍存的。
四年的中学时光,记忆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活动了。学军、学工、 学农、野营拉练、挖小清河、修立交桥……有一个小细节不知为什 么至今记忆犹新。记不清是什么活动了,我们几位女生拉着一地排 车的砖从校门的高坡冲下,当时天下着雨,我们没有穿雨衣,在雨 中高唱着革命歌曲拉车前行。当时在道路两边有几位抱着孩子,在 自家大门口过道里聊天的妇女看到我们,很惊诧的说,这些孩子们 这是为啥呀?我们没有回答,不屑的看了他们一眼,继续高歌前行。那时的情景,多少年一直存留在脑海中,虽然从来没有思考过“为 啥”。
女民兵方队的国庆节阅兵式是我记忆中很深刻的一件事。
在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每逢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前都会举行盛 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全国的大城市也会相应的举行。我们 济南也不例外,国庆节期间将在八一广场举行大型庆祝集会,阅兵 式和群众游行。(现在的八一立交桥,当时是一个大广场)我们实验 1 实验 66-76 校友杂文散文选 中学接受的任务是,以 120 人持枪女民兵方队的形式参与阅兵式。任务是光荣的但也是艰巨的。这个任务由我们二连(67 级)三连四 连(68 级)女同学们落实完成。当时的我们都是入学不久的小女孩, 从来也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不知道什么是列队,分不清什么是齐步 走,正步走。不会握枪,大部分女同学甚至拿不动枪。但不管怎样, 我们知道,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
开始训练了。每天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们这些被选中的 女同学就集合到操场上,由军代表和体育老师带领着开始训练。从 稍息立正开始学起,以新兵营和仪仗队的标准训练我们这些十四五 岁的女生。那是真正的强化训练每天训练两到三个小时,星期天全 天训练。踢正步一条腿站立。一条腿踢出,正确的姿势下站立几分 钟乃至十几分。,练站姿两眼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十几分钟是常态。很 多同学们的腿都练肿了,中间休息时,大伙儿不蹲也不坐,而是互 相搀扶着站在那里休息,因为蹲不下,腿太疼了。每天直到天已经 黑了才一瘸一拐的回家,回到家连上床都很困难。但是,在我的记 忆中,从来没有人叫过苦喊过累,更没有人退出过。前一天不管多 累,腿多疼,第二天仍然会斗志昂扬的来到操场训练。
几个月的训练完成,我们的方队组成了。接受了武装部的验收, 正式发了武器,如约参加国庆阅兵式。
十月一日的凌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就来到武装部集合。领了武 器,列队赶到八一广场指定的集合点,席地而坐等待。家里带来的 干粮就是早饭。有的同学忘记带了,就和同学们分着吃。累了就坐 在原地眯一会,没有同学离开过队伍。大概等了三四个小时,庆祝 大会开始了,礼炮响起。我们立即起立,整装待发。前面的队伍在 移动,轮到我们了。抖擞精神实验中学 120 人持枪女民兵方队,斗 志昂扬向主席台方向走去。一声口令,整个方队 120 人整齐划一, 持枪正步,高呼口号,走过主席台。迎来了热烈的掌声。我们的汗 水没有白流,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做到了。实验中学女民兵 方队,英姿飒爽的完成了阅兵。
我们的女民兵方队参加了两年的阅兵,在济南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年的中学参加了很多的活动和实践。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不 一样的学生,另类的中学时光吧。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一个人的成长, 2 第三编 记述往事春秋 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没有想过,也不愿意去想。因为我们都生长在 我们所处的年代,生活在所处的生活环境,无法逾越。对与错留待 后人评说吧。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些活动和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坚持, 学会了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坚持。
顾大义老师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数学老师。很幸运他也是我们 班的数学任课老师。虽然教我们的时间不是很长,却给我们留下了 极其深刻的印象。
顾老师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他儒雅的风度, 讲课时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手势,整齐漂亮的板书,让我 们这些学生着迷。在他的课堂上,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四十多双 眼睛目不转睛的望着老师,盯着黑板,生怕漏掉一句话,漏写一个 字。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也会经常的做一些有关戏剧的讲座,倘若 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我就会想到顾老师上课 的情景,就会自责内疚。
在顾老师生动的课上,我们不仅学懂弄通了课本上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老师教会了我们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记得在一次几何课上,顾老师讲到了长与宽。在我们很多同 学的认知中,长肯定是长的一边,宽肯定是短的一边。但老师告诉 我们,那不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举例说,一尺布,幅宽 二尺四,你截下了一尺,那个是长那个是宽?同学们恍然大悟。这 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中,多少年来每当我有可能 片面地,惯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时,顾老师那生动的讲解总会提醒我, 要全面的不同角度的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71 年学校组织了野营拉练,拉练途中接到通知,我们学校 要接待加拿大弥尔顿中学生代表团,这是学校多少年来第一次接待 国外的代表团。于是,我们连夜急行军赶回济南,准备接待外宾。当时身为校团委副书记的我,被选中参加接待工作。作为学生代表 全程陪同代表团参观。
接到这个任务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穿衣。在我们所处 的年代,没有校服。无论男生女生穿的都是灰,蓝,黑类似制服的 3 实验 66-76 校友杂文散文选 衣服。在我的记忆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就没有穿过裙子,总是穿 肥肥大大的裤子。漂亮的衣服在文革初期都破四旧了。可这次不行 了,校领导明令我要穿裙子。东寻西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蓝色 的人造棉裙子,穿在身上,浑身不自在。记得在校门口等待代表团 时,总是不停在拉自己的裙子,企图遮上露在外面的腿。现在想想 真的是可笑。
代表团来了,我和校领导及其他陪同人员一起,陪同代表团在校园里参观。这是一群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蓝眼睛,大鼻子,黄 头发。过去只是在书的插图中,在“纪念白求恩”“马恩列斯”的著 作扉页中,看到过这样的人。(那时,在我们国家是很少能看到外国 人的,外国电影也很少)真正近距离的见到真人,这是第一次,很紧张。紧张的不仅仅是和外国人近距离接触,更紧张的是,能否完成这么重大的任务,能否展现出我们中国中学生的风采。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不能给实验中学丢脸。现在这 样说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但那时确实是真实的想法。记得代表团的团长,是一位很慈祥的中学校长,看到我,通过翻译问我,在学校有英语课吗?我回答说,有。于是他不用翻译, 开始放慢速度用英语和我说话,开始的几句,问好,叫什么名字, 我还勉勉强强的能听懂,磕磕巴巴的能回答上来。但几句过后,我 就一句也听不懂了。那位校长很宽容的拍了拍我的头,离开我向前 面走去。当时我窘的满脸通红。硬着头皮,机械的跟在代表团后面 继续参观,走到了哪里,谁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脑子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把代表团送出了校门,我跑进洗手间大哭了一场,恨不能 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天以后,我的英语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种英语的情 节一直延续到现在。
孙荣昌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对工作近乎苛刻的认真负责, 对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这种楷模式的教育,在我的心中 栽下了一粒“忠于职守”的种子。种子长成大树,依靠着这棵大树, 走过了几十年。
中学期间,有一天深夜,熟睡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妈 4 第三编 记述往事春秋 妈披衣开门,门口站着孙荣昌老师和我们班离学校住的很近的一位 同学。孙老师告诉我,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 问我是否知道她的去向。我说,不知道。孙老师说,那我再到别的 同学家问问。我立即穿好衣服,加入了寻找的队伍。我们敲开了和 她比较要好,有可能知道她去向的同学家门,询问寻找。都没有消 息。我们寻找的队伍不断地扩大。一直找到凌晨五点,在山东剧院 的演出大厅找到了她。热爱音乐的这位同学,在回家途中,被山东 剧院传出的音乐声吸引,走进去,看剧团的排练着了迷,忘记了时 间。
前几天,同学们一起去看望已经八十岁的孙老师。我提起了此 事。孙老师忘记了,我的那位热爱音乐的同学也忘记了。是啊,年 代久远了,在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或许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老师的楷模,却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 “忠于职守”。
从事戏剧导演,在舞台上耕耘了几十年。我喜欢戏剧,热爱舞 台。曾经有媒体采访问起,作为一名成功的戏剧导演,小的时候是 不是在学校文艺宣传队?是不是从小就参加文艺活动啊?我老实回 答,没有。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生干部,没有参加过任何文艺宣 传队。家里没有人从事这个专业,又不是从小爱好,那你怎么会走 上戏剧道路呢?媒体的提问,引发我思考。认真细想,我的戏剧梦 原点,仍然是起于实验中学。
记得有一年学校里组织全校的文艺汇演。当时我们班里没有节 目,作为班干部的我心里很着急。绝不能落在别的班的后面。责任 感和集体荣誉感催促我必须完成这件事。于是就去找节目的材料, 偶然间在一本小册子里,发现了一个小话剧。好像题目是“针线包”。我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节目的策划和组织。在自愿报名和选拔相结 合的基础上,选定了三个同学做演员。好像是剧中有三个人物。一 位老太太,一位孙女,一位解放军战士。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大 家聚在一起,像完成语文作业一样,读剧本,背词。然后将教室的 桌椅拉开,腾出一块空地。摆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就变成了老太 太的家。三个同学在这个“家”里出来进去,走来走去,说着剧本 5 实验 66-76 校友杂文散文选 上规定的话。而我作为班干部理所当然的就做了些杂事。排练的时 候在旁边拿着剧本,告诉饰演的同学哪里说错了,哪里做对了。还 自作主张的指挥饰演角色的同学,怎样做手势,坐在什么地方,走 到什么地方。多少年以后,当我从事戏剧导演这个专业的时候,我 才明白那时的我,懵懂中在行使着导演的职责。
节目排成了。恰巧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父亲是山东省著名的戏剧 导演。我们请他来看看节目并给与指导。没想到他对我们的节目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信心百倍的参加了学校的汇演,不出所料节 目获了奖,给班级赢得了荣誉。还被推荐到学校参加济南市的汇演。跟随济南市教委演出队到外地巡演。当然后面的事情就和我无关了, 作为班级的节目参加了学校的汇演,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突然有一天,那位父亲是戏剧导演的 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爸说了,你很有天赋,是个干导演的好材料。我听后哈哈大笑,我,干导演,怎么可能!
走出校门,我干过许多的工作,辗转了几个行业,最终还是成 为了一名导演,把戏剧作为了终生的事业。或许正是实验中学汇演 的那个小节目,那位叔叔的一句话开启了我的戏剧梦想,成就了我 一生的事业。
感谢学弟的邀约,有机会将些许记忆的碎片记录下来。回忆青 春年少,美好珍贵!
时光荏苒,走出校门已经近五十年了。当我们再一次回到校园, 站在校门口,仰望着“山东省实验中学”七个大字时,为曾经是这 里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们知道,无论飞的多高,走得多远,都不 会忘记母校。因为我们在这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