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文苑 > 正文
过来者言——为实验55年校庆所写
时 间:2005-10-08 01:19:47    来 源:实中校友网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
贾沛娟
我对清华的第一印象是:这里也无非是这样。对实验,也是如此。
不满,是我的常态。然而一切过后,印象往往是一切都好了——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至少,实验的自由之风是他处难得的。以我来说,早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精神独立的愿望 --在实验,非但这样的企图没有被扼杀,反而得以提升独立的能力。课上老师会允许你发表不同的观点,课下你会有不少可独自支配的时间。如果你有幸遇见颇有思想见地的老师,更会受益匪浅。这本是个可以培养出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现代人”的地方。但不得不说,你们之中多急功近利之人(因为我们之中便是如此)。既然读历史(超越课本)、读哲学(超越课本)、读直面现实的文字(超越幼稚的理想)似乎是颇为无趣甚至痛苦又确然不能像多做一道竞赛题、多背一段课本要点那样有“利”可图,如何取舍不是显而易见么?于是,在实验和走出实验的理想中的“现代人”还是罕见的——不客气一点说,从老师到学生,皆然。
所以我只能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还想奢望大家都来想一点眼前利益之外的问题。毕竟,独立自由的公民是现代社会的支柱,独立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
这样说太虚,来点实在的,很简单,多读点东西,多想点问题。杜乐推荐过的东西,我便不再重复;就让大家关注几个人罢:顾准,李慎之,何清涟,秦晖,丁林,朱学勤……(可以叫王岱老师为大家补充)。还请大家关注几本书:林达写美国的几部作品,北大出的一套总题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的读物,广西师大出的一套大学人文读本——推荐这些只是提供一个让大家培养兴趣的样例。而最终必须过的一关是学会正视现实(历史中的,现时的,和将可能有的):必读的是奥威尔的《 1984》(这是政治寓言,是对未来的警示)和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这是历史,我正在读),还要至少读读写反右和文革的文字(可惜我不曾见有中国人写出《古拉格群岛》一样好的东西)。
至少,实验的平等气氛是你只要想体验就可以体验到的。下面是陶行知的话,曾被李爷爷推崇备至,也是暂被我认定的教育的最高理想: 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哈佛(代表美国精神,有“未有美国先有哈佛”之说)的教育理念据我所知便是如此。相比之下,前一阵为大家熟知的北大教改的对教师的过分苛求却很有“造神运动”的意味了。实验的老师是宽容的(以我的经历做担保),倒是做学生的自己先怕了——这就大可不必了;但,做一切都要在“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前提之下。
最后,还是与大家共勉罢。我知道,大家喜欢听的祝福是下面这个:
你们今天是实验 55周年校庆的参与者,愿你们跟我一道成为清华(1911年建校)95周年校庆的参与者。
但我更想说的是下面这句:
愿我们都能成为完善的人。
贾沛娟 :我校 2000 级首届实验班学生 , 曾获第五届全国 “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高三由理科转入文科, 2003 年考入清华大学。